top of page

蔡月裡參與書籍校稿出版,以及三年來參與〈宇宙掌管主〉導正人間宗教和連結回歸宇宙任務的心得感言


我在這個團隊三年了,自始至今,一本初衷,全心全意配合,全心全力付出,陸陸續續肩負過幾個任務,在自律甚嚴的宇宙釋迦教導之下,謹慎行事來執行,堅持不懈,不辱使命。


在團隊中,做到無私無我為任務付出;做到廢寢忘食,夙興夜寐;做到一天24小時,隨時待命幫忙大家──首屈一指就是洪文富,沒有他就沒有我們這個團隊,也就沒有宇宙真理真法問世。


在宇宙掌管主至高無上的後盾之下,以及認同者全體努力,勇往直前,一步一腳印,雖然步履維艱,但是披荊斬棘,完成了一個又一個的階段性任務,從來不為自己,一心一意為了使命,也為了大家──不要再沉淪於過去宗教信仰的宰制與擺布,尤其不要再陷溺於邪靈給你的虛幻憧憬,其實是邪靈要套牢你,以便長期吸你的珍貴能量。種種的一切,大格局,大方向,前所未有的高瞻遠矚,曠古絕今的宇宙真理,未來200年後的歷史定位,絕對有大家共同努力奮鬥的足跡一席之地!


既然是曠古絕今的宇宙真理,因此過去一兩千年來人類的學問,舉凡天文學、神學、生物學、醫學……,如何能夠侷限得住宇宙真理的恢宏大氣?如何能夠用世間人類文明的觀點,來作為判斷宇宙真理的標準與尺度?


因此,植基於過去一兩千年人類歷史的文明內涵之現今網路任何大數據資料庫,你如何能夠在其中搜尋得到我們真理文章的來源與出處?


你又如何在某些軟體或網站上,單單輸入宇宙真理文章的幾個關鍵字,就想要得出合乎真實宇宙的評論與見解?如何在這些網路資源搜尋得到宇宙真理真正的廣度高度與深度?從AI大數據找到的任何知識,又如何與宇宙真理的浩瀚無垠相提並論?如何與至高無上的宇宙真法分庭抗禮?

伍、經典解說

《儒書解說》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於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解析:

孟子說:「人都有不能忍受別人遭受傷害遭受痛苦的心情。古代的君王為政之道,也要有不能忍受自己百姓遭受傷害遭受痛苦的心情。因為有此不能忍受百姓受害的心,於是就制定了讓百姓免於受害的管理體制;因為有了讓百姓免於受害的管理體制,於是治理天下就好像把它放在手掌上運轉一樣的容易。


為什麼說人都有不能忍受別人受害的心呢?例如,有人忽然看見一個小孩將要跌入井中,當下都會有驚恐和憐憫的心情產生,我們並不是那孩子的父母,我們也不想要博得鄰里的稱讚,更不是為了害怕名聲不好才有如此的心情。從這點看來,沒有悲憫的心,不算是人;沒有羞惡的心,不算是人;沒有辭讓的心,也不算是人;沒有辨別是非的心,也不算是人。


有悲憫的心,就是仁的發端;有羞恥憎惡的心,就是義的發端;有謙辭禮讓的心,就是禮的發端;有辨別是非的心,就是智的發端。一個人心裡有這四種發端,如同身體有兩隻手兩隻腳一樣,都是與生俱來的。有了這四種發端,卻昧著良心做不到,就是賊害自己本性的人;如果推說自己的國君不瞭解,自己又袖手旁觀讓國君陷入罪惡中,便是殘害國君的人。


明白每個人心中都有此四種發端的人,知道將它們加以擴大和充實,如同火開始燃燒、泉水開始湧出來一樣,必能愈趨旺盛。如果能擴充這四種發端的人,就足以保有天下;若是不能擴充這四種發端,也沒有足夠本事來侍奉父母了。

伍、經典解說

《儒書解說》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解析:

孔子說:「道普及於天下如果不行,那我就要乘筏漂到海上。會跟我走的,只有子路吧?」子路聽說後很高興。孔子說:「子路啊,他比我勇敢,但缺乏才能。」

生命的真諦,藏於真理之中。​

©2023 宇宙創始太母真理醒化世人 版權所有。

bottom of page